猴头菇栽培新技术
猴头菇又名猴头、猴头菌、刺猬菌、花茶菌、山伏菌,既是珍贵的食用佳肴,又是重要的药用菌,其子实体圆而厚,常悬于树干上,布满针状菌刺,形状似猴头而得名。近年来,人工栽培尤其代料栽培的成功,产区日益增多,加上可用于栽培的原料种类广泛,生长周期短,成本低,收益大,猴头菇是目前食用菌种植的黄金产业。
一、 重要食用及药用价值
猴头菇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菜肴,肉嫩味香,鲜美可口、色香味上乘,是我国著名的“八大山珍”之一。自古就有“山珍猴头、海味燕窝”之说,并与熊掌、海参一起列为“四大名菜”。其营养价值高,每100克干品中含有蛋白质26.3克,而且在蛋白质中含有16中氨基酸,包括人体必需的7中氨基酸。
猴头菇也是贵重药材,具有滋补健身,助消化利五脏的功能,其菌体所含多肽、多糖和脂肪族的酰胺物质,对消化道肿瘤,胃溃肠和十二指肠溃疡,胃炎、腹胀等有一定疗效。以猴头菇原料制成的“猴头菌片”就是作为治疗消化系统溃疡和癌症的一种药物。
二、生物学特性
猴头菇,属于真菌门、担子菌纲、多孔菌目、猴头菌科、猴头菌属。猴头菇在自然界中寄生于树木的枯枝上,主要产于我国东北,西北各省区,其他各省也有生产,但数量稀少。
(一)猴头菇的形态特征
猴头菇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。菌丝体在不同的培养基上略有差异。在试管培养基上,初时稀疏呈散射状,后期浓密粗壮,气生菌丝呈粉白色绒毛状;在木屑培养料基质中,浓密,呈白色或乳白色。其菌丝细胞壁薄,有分支和横隔直径10-20微米,子实体肉质,外形头状或倒卵形,基部着生处较窄,外布有针形肉质菌刺,刺直伸而发达,下垂,刺长1-5cm,新鲜子实体洁白或淡黄,干后变淡黄褐色,形似猴子的头,直径3.5-10cm,人工栽培可达14cm以上。猴头刺布满子实层,能产生孢子,孢子椭圆形至圆形,无色,光滑,直径为5-6微米,内含油滴,大而明亮。
(二)猴头菇的生活史
猴头菇完成一个正常的生活史,必需经过担孢子,菌丝体,子实体担孢子几个连续的发育阶段。猴头菇孢子萌发后产生单核菌丝,为单倍体,又称一次菌丝。不同性的两种一次菌丝接触,两个细胞互相融合,形成双核菌丝,二次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后就形成子实体。子实体长出均刺,在均刺上形成担孢子,担孢子中的两个细胞核进行核配,很快又进形二次数分裂。形成4个单倍体的细胞核,然后4个单倍体的细胞核进入担子小梗的尖端,形成担孢子。一个猴头菌子实体可产生数亿个担孢子,在干燥,高温等不良条件下产生厚担孢子,在适宜的条件下,厚担孢子又会萌发菌丝,继续进行生长繁殖。
(三)猴头菇的生长条件
1、营养
猴头菇是一种腐生真菌,分解纤维素、木质素的能力相当强,能使朽木变白色,又称白腐。猴头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利用纤维素、木质素、有机酸、淀粉等作物碳素营养,通过分解蛋白质、氨基酸等有机物质吸收利用硝酸盐,铵盐等无机氮化物作为氮素营养。同时还需要一定量的钾、镁、钙、铁等矿物质营养、目前棉籽壳、甘蔗渣、锯木屑、稻麦秆,酒糟,棉秆等已被用作碳素营养的来源。猴头菇的氮源来自蛋白质等有机氮化物的分解。锯末屑、棉秆、甘蔗渣蛋白质含量较低,必需添加含氮量高的麸皮米糠等物质,在猴头菇营养生长阶段碳氮比为25:1,在生殖生长阶段为40:1为宜。
2、温度
猴头菇属中温型真菌,但适应范围较广,菌丝正常生殖的温度为10-34℃,最适宜温度为20-26℃.子实体属低温恒温结实型,不需要温差刺激,也可出菇,最适宜温度为16-20℃,菌丝体在0-4℃下保存半年仍能生长旺盛。
(3)水分与湿度
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时要求培养的含水量为60-70%,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最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一般为85-90%。在这种条件下,子实体生长迅速,颜色洁白。如相对湿度低于60%,子实体很快干缩,颜色变黄,生长停止。如相对湿度长期高于95%,会长的均刺很长,很容易形成畸形的子实体,产量低。
(4)空气
猴头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。菌丝体生长阶段对空气要求不太严格,而子实体生长对二氧化碳特别敏感,当通气不良,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,子实体生长受到抑制,生长缓慢,常出现畸形。在栽培时,子实体阶段要特别加强通风,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能超过0.1%为宜。
(5)光照
菌丝体可以在黑暗中正常生长,不需要光线。子实体需要有散射光才能形成和生长。栽培时必须注意控制光照条件,避免阳光直射。
(6)酸碱度
猴头菇是偏酸性真菌,在酸性条件下菌丝生长良好,PH值为5-6。所以 在人工栽培时,培养基内加入适量的柠檬酸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。猴头菇菌丝在培养基中生长时,由于分解有机物质而产酸,使培养料变酸,形成了反馈抑制作用影响自身生长,所以在培养料中加入一定量的石膏粉和碳酸钙,不但增加猴头菇的钙质营养,而且可调节培养基中的酸碱度。
三、栽培技术
人工栽培猴头菇有瓶栽,袋栽,菌砖栽,椴木栽培多种方法,但目前应用较多、周期短、管理方便、成功率高的是瓶栽和袋栽。
(一)栽培工艺流程
备料→配置培养料→装袋(瓶)→灭菌→冷却接种→发菌管理→出菇管理→采收。
(二)栽培季节
目前大多数是利用春秋两季自然气温适宜的时期进行栽培,长江中下游地区,春栽在3-6月,秋栽以9月上旬-11月中旬为适宜。
(三)原料准备
代料栽培猴头菇选用的培养料以木屑、棉籽壳、玉米芯和麸皮较多。还有稻草、甘蔗渣、米糠、麦秸、废甜茶丝等。最好选用新鲜、无病虫害、不结块的材料。如果材料隔年应暴晒2-3天,并放在通风阴凉处保存,防止霉变和腐烂。
原料处理:
稻草:选干燥新鲜无霉变无腐烂的稻草,用铡刀切成2-3厘米长,放入1-2%的石灰水中浸泡12-24小时,除去秸秆表皮的蜡质,然后用清水冲洗至中性,沥干备用。
麦秸:选新鲜干燥无霉变的干麦草用1.5厘米的粉碎机粉碎,用2%的石灰水浸泡24小时,然后用清水冲洗至中性,沥干备用。
(四)培养基配方及配制
1、培养基配方:
①棉籽壳78% 谷壳10% 麸皮10% 蔗糖1% 石膏1%
②棉籽壳100%另加1%石膏粉
③甘蔗渣78% 麸皮10% 米糠10% 石膏粉2%
④锯木屑78% 米糠10% 麸皮10% 石膏粉2%
⑤玉米芯78% 麸皮20% 蔗糖1% 石膏粉1%
2、培养基配制
任选其中一个配方,按比例分别称好各种配料。如有蔗糖,先把蔗糖溶于水中,将配方中的其他料混匀,再将蔗糖水均匀的加入料中,边加水边搅拌,使料与水混合均匀,以用手握料时,指缝间见水不下滴为宜。其中含水量65%,调剂PH值5-6。
(五)袋栽和瓶栽的装料
1装袋
袋栽具有降低生产成本简化栽培工具的优点,与瓶栽相比,生长周期可缩短15天左右,目前国内袋栽猴头菇有袋口套环和卧式袋栽两种方式。
① 袋口套环法:采用长50厘米,宽17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做容器。培养料含水量要比瓶栽低一些。装袋时压紧,然后在袋口上套上塑料环再用聚丙烯薄膜或牛皮纸封口、灭菌接种。
② 卧式袋栽:将长50厘米,宽17厘米的袋用装袋机灌装结实,两头扎实,在袋侧面等距打4-5个孔,孔径为1.2-1.5厘米、深1.5-2厘米,将胶布贴在孔上然后灭菌接种。
2瓶栽:
将配好的培养料装入广口瓶中,边装边用木棒捣实,使料上下松紧一致,料装至瓶肩,再将料面压平,并在中央用捣木向下打一洞穴,以便接种。装好料后用清水将瓶口内外洗净,塞上棉塞,灭菌。
六灭菌
培养料装满袋(瓶)后按常规进行高压蒸汽或常压蒸汽灭菌,高压灭菌1.5公斤压力保持2小时,常压灭菌100℃后保持12-14小时。在焖一夜,出锅移入无菌室冷却接种。
七接种
待料温降到28℃时按无菌操作规程撕开胶布,接入菌种,在将胶布封好,移入培养室培养。瓶栽接种时,拔开棉塞进行操作。
八栽培管理
1菌丝培养
培养温度为25-28℃,瓶栽的约20天菌丝可以长到瓶底,袋栽培养15-18天,穴与穴之间的菌丝即可接触,此时揭去胶布继续培养1个月后袋内菌丝发满。
2出菇管理
当菌丝长至料中三分之二时,原基已有蚕豆大小时,开始催蕾(瓶要竖立并去掉封口纸)盖上湿报纸,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0%左右,给予50-400勒克斯散射光、通风良好、温度调至18-22℃,尽量恒温。
3子实体发育期
当幼菇长出瓶口1-2厘米高时,便进入长菇期管理,室内为18-22℃,空气相对湿度85-95%,切记向子实体直接喷水,否则会影响子实体的质量。
九采收
在子实体充分长大,菌刺长度在0.5-1厘米,孢子有少量弹射时采收。此时子实体洁白,含水量较高,风味纯正。采收时用利刀从基部割下即可。采割时,菌脚不易留的过长以1厘米为宜。采收后停止喷水2-3天,然后按常规管理又可采收二潮,共采收四潮菇。
十猴头菇发生畸形的原因与防治
畸形猴头菇的商品价值很差,必需尽力防止发生。常见的畸形类型有珊瑚丛集型,光秃型和光泽异常型等。出现以上畸形的原因主要是在栽培过程中管理不当。若生长中湿度大,通气差,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.1%,子实体基部就会分枝长杈,形成珊瑚状,若温度高于25℃,加上空气湿度低,会出现猴头不长刺的光秃状,若温度低于14℃,子实体颜色变红,温度越低红的越很。
防止方法是:当出现珊瑚状子实体时,应加强通风,促进子实体健壮生长。产生光秃型子实体时,要加强水分管理,向空间喷雾状水或向地面洒水,以降温补水。当子实体颜色发红时加强温度管理,提高温度至适温。若因菌种传代次数过多,种性退化而产生畸形时,应提纯复壮,培育优良菌种,若因病虫害杂菌所致子实体发黄,则应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时剔除杂菌,以确保猴头菇的优质。